以心理健康為基石:永續人才發展的全人關懷

幸福職涯,從願意看見自己與他人開始
在當前的職場環境中,心理健康已成為企業永續發展的關鍵要素。
員工的心理健康狀況更直接影響其工作表現、創造力與整體福祉。這篇文章將探討企業貼近員工的真實需求,有效規劃人才發展策略,創造全人關壞支持性文化,提升員工的幸福感與工作滿意度,從而提升員工的整體效能與忠誠度。
🌱「今天的我,被自己好好看見了嗎?」——從「心」開始安頓
在這個快節奏的職場中,你是否曾在下班後,靜靜問自己一句:「我今天有好好照顧自己嗎?」職場中,越來越多人關注:
- 我有沒有在工作裡感到快樂?
- 我的價值有被看見嗎?
- 我下班後還有餘力陪伴家人、做自己嗎?
工作者不再只是追求績效或升遷,而是更重視——我能不能在工作裡,活得更有意義、更自在?
那些隱性的需求和感受,不一定會被說出口,但卻真實存在於每個人的生活裡。
當你能真正聽見與看見,也將會帶領你,規劃最理想的人才發展策略!
🌟心理健康,不是修補,而是前行的力量——看見全人發展的可能
很多人會以為,心理健康只有在「狀況出現」時才需要關注,但其實,它早就是我們每天工作狀態、互動品質的根基。且心理健康也是與自己、與他人關係的基石。當我們願意看見自己的需求,就有機會活出更自在、更有彈性的職場節奏。
換句話說,心理健康不只是一種「修復力」,更是一種「前進力」!
如果我們願意:
- 主動留意自己身心的狀態
- 讓團隊成為支持而非壓力的來源
- 建立情緒與人際的好習慣
那麼,我們就不只是避免「職場耗竭」,而是走在一條更長遠、更有愛的路上。
根據2024年勞動部的職場健康調查,超過6成的工作者表示「希望企業提供心理相關資源或支持」,這正是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企業,開始重視「心理健康」,作為打造永續人才的基礎。例如,導入 EAP(員工協助方案)服務,讓員工有機會與心理師或輔導顧問對話,找到情緒出口,也找到回歸自我價值的力量。
常見的做法像是:
- 提供心理諮詢服務(面談或線上)
- 定期舉辦情緒覺察與壓力管理工作坊
- 推動靜心練習、冥想時光,作為員工關懷活動
- 內部建立心理健康支持小組
從「關心績效」走向「照顧人」的轉變,成為打造「永續職涯」的關鍵基石。
💡打造幸福職場的行動指南
如果你是企業主或人資夥伴,現在也有越來越多政府資源可以善加運用:
- 衛福部「健康職場資訊網」:提供健康促進推動方法、認證、文章影音知識庫。
- 勞動部職場健康促進輔導計畫:可協助導入員工心理健康策略
- 地方政府的心理支持資源中心:可提供團體活動、講師資源、推廣補助
這些都是企業實踐「永續人才發展」的強力後盾。
說到底,心理健康不是冷冰冰的制度,而是每個人在生活中溫柔發生的選擇。
你可以從這幾件小事開始:
- 每天問自己一句:「我今天想要怎麼過的好?」
- 在會議前,花1分鐘彼此關心狀態,而非直接進入議題
- 給予同事一句誠懇的欣賞讚美,建立溫暖回應的文化
- 開口說出自己的需求,而不是硬撐到底
這些日常的轉變,就是我們為「永續職場」種下種子。
當我們願意正視心理健康,不再視它為「問題」或「負擔」,而是一種支持自己成長、連結他人、創造幸福工作氛圍的力量,那麼我們就已經踏上「永續人才」的旅程。
🌟 讓我們從今天開始一起練習:看見自己也尊重自己及他人的需求,讓心理健康成為職場最柔軟、堅實的根基。
打造永續職涯,是主動選擇一條更適合自己、更快樂的路。
如果你也正在思考:「我想要怎樣的工作環境?什麼樣的支持對我有幫助?」
這正是好時機,與你的團隊、你的公司,一起展開一段以心理健康為核心的職場旅程。
企業相關服務,歡迎連繫諮詢 以樂管顧
【以員工幸福為樂,以企業永續發展為樂】


